新媒体背景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方向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28:43 归属于电视论文 本文已影响339 我要投稿 手机版

       

  摘要: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以新颖的、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搬上了电视荧幕,国人精神上追求的提高也对文化类电视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当下,电视节目的类型、形式逐渐趋向同质化,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进行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节目形式、播出渠道、文化内涵和受众参与等方面入手,浅谈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

  关键词:节目形式;播出渠道;文化内涵;受众参与

  1背景概述

  收看电视节目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是目前受众年龄层覆盖最广的媒体。电视台是由国家或商业机构创办的媒体运作组织,拥有专业的制作团队、稳定的资金来源,是重要的传媒平台。电视节目依靠电视台迅速发展,种类不断丰富,以中央电视台为例,其根据综艺、新闻、体育、音乐、纪录等类型划分出单独的播出频道,以保证丰富多样的内容有足够的播出时间面向大众。但在互联网技术愈发先进的今日,具备更多热点和话题度的互联网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在综艺节目中的占比不断上升。电视节目的类型多样,但在同类型的节目策划上,容易出现对已成功的电视节目策划的极力效仿。本文以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北京卫视《上新了·故宫》这两档文博探索节目为例,探讨电视节目要如何做到推陈出新、扬长避短。

  1.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在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1]。其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1.2电视节目的优缺点

  1.2.1优点首先,电视台是制作电视节目并通过电视进行播放的媒体机构,由国家或商业机构运作,因此电视节目在制作成本上具有充足的保障。制作成本的保障是一个电视节目可以制作成长期节目的原因,但正因其需要进行长期制作,在内容策划上就更需要谨慎,以保障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数量。如中央电视台2003年开播的文化类电视节目《鉴宝》,该节目以大众家中的收藏品为节目展示的对象,大众因好奇家中收藏品的真伪与价值而自发报名参加节目,所提供的收藏品数量庞大且源源不断,为节目提供了较多可以根据播出时长等因素进行后期剪辑的素材,是节目长期播出的保障[2]。其次,电视台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电视节目的播出平台,由电视台制作的电视节目拥有稳定的渠道进行播出。稳定的渠道是一个电视节目能够正式播出的重要因素。电视节目依托于电视台,在传播渠道上具备了广泛、稳定的基础条件。再有,电视节目确定在电视频道进行播出后,一般会固定播出的时间段,想要进行收看的观众根据确定的固定时间段来安排节目的收看计划,固定的娱乐环节满足了大众一定的精神需求。1.2.2缺点电视台需要电视节目带来的收视率吸引广告赞助商,以使用广告费用维持电视台的运作。对收视率的追求使电视台对于电视节目内容要求严格,既要内容质量高,也要能够吸引观众。互联网节目出现的时间不长,针对互联网节目的审查机制尚不完善,与电视节目相比,在正式播出前的审查流程较少,这促进了互联网平台节目数量的增长速度,也让其内容策划的标准较为宽松,因此互联网平台的节目数量远超电视节目[3]。此外,互联网节目可在移动电子产品上即时观看,并可以由观众自行选择节目内容进行反复播放,将观看时间、观看次数的选择权交予观众。对当下使用手机的时长多于观看电视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节目更符合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娱乐活动的需求。

  2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策划方向

  以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为例,《国家宝藏》的热播让大众对博物馆保存的文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国家宝藏》第一季播出结束后,大量民众前往第一季中的九家博物馆进行参观,原先对《国家宝藏》持观望态度的博物馆也纷纷对《国家宝藏》的制作团队表达了合作的意向,这证明了《国家宝藏》在节目策划上的创新成功,因而可从中分析文化类电视节目策划的创新发展方向。

  2.1对节目对象针对性的深度挖掘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十分宽广,包涵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所以文化类电视节目在策划时要对繁杂的可展示对象进行选择,不然就容易陷入对节目选择展示对象的深度挖掘不足。博物馆是对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进行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的场所,其主要对馆藏文物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大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对社会大众开放,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也是大众接触历史文物的直接途径之一。《国家宝藏》将保存于各个博物馆的文物定为向观众展示的对象,优势在于馆藏文物经过了专业人员的研究,节目制作团队可以用相关的研究成果支撑节目中对文物进行解读的依据,并能邀请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参与节目对文物进行讲解,再次加强对文物背后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对文物的深入挖掘,让观看《国家宝藏》与大众直接前往博物馆参观文物的活动区分开来。大众在博物馆进行参观时,对文物的直接了解来源于摆放在文物旁的简介牌或者是博物馆讲解员用语言有限时间内的快速、简单介绍[4]。而在电视节目上,演播厅的舞台可以使用投影等技术,展示与文物讲解相关的资料、图片、动画,让《国家宝藏》更为直观、清晰地展示了文物,也让观众能接收到更为丰富的信息。

  2.2音效与节目内容的契合

  在电视节目中,演播厅可以通过投影来播放文字、图片、动画,演播厅内有音响设备进行音频播放以配合现场节目所需要营造出的效果,录播的电视节目在正式播出前也可以通过后期技术人员的剪辑将契合节目效果的音效融入其中。《国家宝藏》以中国历史文化中具备实体的物质遗存为展示对象,那么配合展示文物的音效也需要契合文物的“气质”。《国家宝藏》节目制作团队邀请了关大洲担任节目音乐总监,其专门为节目编创的音乐《象王行》《风入松》《破阵乐》《明月引》《清平乐》等对应了节目里的每一个专项环节,用对应的音乐配合固定的环节来暗示观众环节的顺序,调动了现场观众与通过电视收看节目的观众对下一个环节的期待。

  2.3对节目主持人定位的创新

  主持人是指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为听众、观众主持节目流程、进行采访节目嘉宾等工作的人,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对电视节目来说,主持人的数量不宜太多,不然难以让观众集中对节目主要内容的关注,也容易造成由于主持人能力不足而无法达到节目的最优效果。《国家宝藏》将“主持人”在节目中进行了弱化,张国立担任的角色为“001号讲解员”,讲解员身份符合了“带领观众了解文物”的作用,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他以亲切和蔼的形象示众,以诙谐的语言对嘉宾进行采访,让观众与嘉宾之间有对话感,也让观众对嘉宾所说的历史文化知识印象深刻。在《国家宝藏》节目中,每一件文物的介绍都存在着三个“主持人”:一是主持整个节目流程的张国立;二是吸引年轻观众收看节目的明星,如李晨、王凯、梁家辉、刘涛等,他们以国宝守护人的身份呈现了另外一种节目主持方式;三是为节目内容增加深度的专业人士,其对文物的解读更为全面、立体、生动。在北京卫视有一档与《国家宝藏》同类的节目《上新了·故宫》,其同样采用了明星和专家作为主持人的形式,既有人气效应,也有专业讲解。在通过明星吸引受众注意的同时,通过专业讲解把中国的国粹、传统文化传递给受众,也让节目的深度和专业性有所提升。

  2.4对节目形式的创新发展

  由于文化知识的严谨性,以往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环节在形式上较为严谨,嘉宾多以指导性角色出现在节目中。而《国家宝藏》则有着突破性的创新,其将对一件文物的解读分为两个部分:一为“前世传奇”,二为“今生故事”。第一部分的“前世传奇”以和文物相关的史实为背景进行改编或合理想象,介绍文物的由来、经历。第二部分的“今生故事”是在探索文物与现代生活间的联系,如古代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符与现代密码学研究之间的关联、宋代青绿山水画代表作《千里江山图》与现代美术追溯和发展的渊源、云梦睡虎地秦简与中国基层执法民警维护社会秩序的共通点等[5]。发掘古代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间的关联,淡化了大众对文物神秘色彩的“敬而远之”,拉近了现代日常生活与文物背后历史的距离,让观众有与古人进行对话的感觉。《国家宝藏》也借此引导观众对文物和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节目播出结束后,大量观众涌入参与了节目制作的博物馆进行参观,更多的文物得到大众的喜爱,无法去往参与节目的博物馆的大众也将目光投向了本地的博物馆。而在海外进行播出后,海外华人也对《国家宝藏》节目表达了深切的喜爱。在提升文化自信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上,《国家宝藏》交出了一份让大众满意的答卷。

  2.5对节目播出渠道的扩宽

  新媒体时代的电视节目也不再局限于仅在电视频道中播出,《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不但在中央电视台的综艺频道进行播放,还在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互联网平台进行播出。在电视频道播出,是依靠电视台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影响力来获得收视率;而在互联网平台进行播出,是吸引多以手机、电脑为信息接收渠道的年轻人进行观看。电视平台和互联网平台同时进行播放,为观众收看《国家宝藏》提供了方式的选择权,有收看意愿的潜在观众既可以选择在固定的时间点打开电视机来收看节目,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来进行观看。《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扩宽了节目播出的渠道,增加了观众收看节目的方式,较仅在电视平台播出和仅在互联网平台播出,给予了观众灵活的选择,使得《国家宝藏》的影响力更为广泛。

  2.6受众参与传播

  《国家宝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国粹,其中蕴含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电视节目通过现代的声画技术将尘封的历史和文化再次展现在现代观众面前,在题材选择、角度选择以及切入点方面都对电视节目编导有着较高的要求。节目既要做到尊重历史、真实再现,同时又要了解现代人的喜好和心理,选择受众感兴趣的文化知识和绚丽多彩的声画技术来吸引观众。《国家宝藏》每集有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3件镇馆之宝,让大众进行甄选,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感,拉进了观众与文物之间的心理距离。自《国家宝藏》播出之后,《上新了·故宫》再度延续了国宝、文化、历史、传统的主题,再掀国人关注浪潮,再次证明了传统文化能够通过电视的创新艺术表达得到受众的喜爱。同时《上新了·故宫》在每期推出一件文创作品,通过现代设计师的设计制作将传统的技艺和文化融入覆盖不同年龄层的卡通书籍、装饰饰品、伴手礼、生活用品等更贴近生活的形式。受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购买和点评文创作品,让传统的故宫元素、故宫故事、故宫建筑技术等被受众更广的流传、保存和传播。

  3结语

  《国家宝藏》自2017年12月播出以来,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与高度的赞扬,成为近几年来最成功的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之一,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其在节目策划形式、主持流程等多个方面都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独特之处,对其他文化类电视节目甚至知识型电视节目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上新了·故宫》自2018年底播出以来,不断推出新季,至今热度不减,仍占据北京卫视的黄金时段,网络点击率颇高。通过对《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的节目策划、形式等多方面的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后发现,文化类电视节目要在在新媒体时代进行创新和发展,就要用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历史文化的传播,展现厚重的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并要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文化类电视节目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节目、电视节目中有一席之地,进而实现文化类电视节目应承担的文化传播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涛.论电视编导在节目中的创造性思维[J].文教资料,2010(1):84-86.

  [2]樊碧博.浅析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创新与发展[J].当代电视,2018(6):37-38.

  [3]侯泽武.从《国家宝藏》来看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J].北方文学,2018(2):184.

  [4]王艳玲,郄新卓.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创新特色[J].电视研究,2018(9):47-48.

  [5]邹凯.浅谈历史文博类电视综艺节目制作与传播:以央视《国家宝藏》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24):84-85.

  作者:王丽娜 单位:广西广播电视台

返回电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