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质量汇报(教育教学质量情况简述)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2-10-31 15:48:06 归属于工作报告 本文已影响233 我要投稿 手机版

       

年度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10月19日,xx县20××-20××学年度义务段教育教学质量总结会召开。县教研室主任xxx作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报告。报告共分四个部分:

1、总结成绩,提振信心;

2、提炼经验,引领发展;

3、正视不足,迎接挑战;

4、明确方向,再谱新篇。

总结成绩,提振信心

1.德育为首“结硕果”。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途径。20××年,开展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17名思政课教师获市、县级奖励。启动“全民阅读”,评选出20××年寒假“最美朗读者”优秀视频36个,“最美领读者”优秀视频39个。评选优秀德育教学案例271篇,挑选近3年优秀德育教学案例96篇,编印成德育教学案例集《春风化雨 润育无痕》。

2.劳动育人“香满园”。全县中小学配齐《劳动教育》教材,并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共有33个劳动教育基地已投入使用,还有许多学校的劳动教育基地及活动室正在建设中。6月,组织全县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交流活动,评选出教师“好课例”18个,学生“小能手”作品63个。

3.质量为基“新突破”。今年我县高中段教学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本科上线1279人,特殊本科上线323人,优秀学子xx以658分的成绩被xx大学录取。义务段教学成绩也有新的变化。在中考试题难度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全县优秀率、合格率比去年均提升了18个百分点,低分率降低了4个百分点。

提炼经验,引领发展

(一)常规教研,突显一个“深”字。

1.深度教学视导。一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19个指标进行全面检查。20××年春,视导学校42所,听评课349节,召开学科研讨会195场。二是探索学科类课程深度视导策略,在进行常规检查的同时开展学科专题讲座35场。三是强化非学科类课程视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劳动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项视导,听评课33节,专题讲座26场。

2.深层次协作区教研。一是建立教研员联系协作区制度,负责督办协作区活动的开展。二是各协作区结合实际不断拓宽教研路径,积极探索教研活动的“五个延伸”,切实提高协作内涵。三是问题导向的校际间交流不断深入,聚焦“疑难杂症”,通过观摩学习、专题讲座等方式,发挥城区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

3.深化考试评价改革。一是取消一、二年级期末考试,对非学科类课程进行科学考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扎实开展六、九年级调研考试及师生同考工作,过去一学年,组织了4次调研考试,2次期末考试,6个学科师生同考。三是全县三至九年级期末考试全部实行网络阅卷,中小学所有学科期末实行等级评价,科学引导考试评价改革。

(二)队伍建设,突出一个“精”字

1.精心组织竞赛。组织教师参加“xx好课堂”“xx好课堂”“联校协作教研杯”教师素养展评等省市级竞赛,组织开展“课内比教学”“资深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等活动。过去一学年,24人获省级奖励,99人获市级奖励,911人获县级奖励。

2.精研学科教学。成立xx县第一届中小学(含学前)学科中心教研组,15个学科,73名骨干教师,在各学科教研员的带领下,共同参与课例研讨、课题研究、试题命制、成绩分析、送教下乡等活动36次,聚焦真实问题,提高学科教研效率。

3.精进校本培训。持续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各校通过常态化校本教研、协作区教研、“青蓝工程”等,进行新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养。引领教师深入学习,与时俱进,加速成长。

(三)聚焦“双减”,突破一个“实”字。

1.做实课题研究。组织“双减”专项课题研究,39项课题获批立项,涵盖24所学校,涉及到中小学16门学科。同时,深入乡镇做课题研究专题培训,参与学校课题研讨。并对20××-20××年省、市、县三级60项立项课题开展督查指导,强化课题研究过程管理与指导服务。

2.落实课后服务。许多学校在课后服务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与探索。如xx小学社团活动逐步在向社团课程转型。xx中学把“问道绿松石”校本课程的落实与课后服务有机融合。xx镇课后服务推行“1+N”模式。许多学校开展校园兴趣班、文体艺术节等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3.抓实家校共育。许多学校在促进家校共育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如部分学校在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线上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学校专题讲座,推送家庭教育知识,开展线上问卷调查活动,接受家长学情反馈。并通过扎实的家访、多途径的家校沟通,拉近家校距离,形成教育合力。

正视不足,迎接挑战

1.课程改革不够深入,立德树人成效不显。部分校长及教师思想观念滞后;部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部分学校德育工作落而不实。

2.师资队伍参差不齐,质量提升步伐缓慢。部分学校缺乏骨干引领,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内生动力不足,自我成长意识淡薄。

3.学校管理差异明显,均衡发展仍有短板。由于各校教育重视程度、教学管理水平等差异,存在区域间、校际间发展不平衡,校内学科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明确方向,再谱新篇

(一)开齐开足课程,激活乡村教育“一池春水”。

落实课程开设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规范,只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才能让乡村教育充满活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新修订的课程方案指出“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所有学生必须按规定修习国家课程。”各校要做好课程、课时的顶层设计,确保所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课表、进课堂,有实施、有评价。

2.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不是教师个人的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学校办学目标的整体追求。学校可结合实际,挖掘特色,每学期围绕1-2门学科或1-2个主题,开发校本课程,用3-5年时间构建一套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紧扣课程标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1.聚焦核心素养,明确“为什么教”。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只有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立目标,架构课堂,才能确保正确的育人方向和育人实效。

2.关注学业质量,明确“教什么”。学业质量是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教师们要依据学业质量要求,做到每堂课都能实现 “教有目标”“学有抓手”“练有重点”“评有方向”。

3.突出学科实践,明确“怎么教”。一是提倡学习方式、学习活动方式要回归“学科”;二是提倡学习应该回归“实践”。通过综合性、开放性、创造性的学科问题和真实且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构建整体素养。

除了以上三方面,还有课程内容结构化、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学段衔接等概念和要求,有待全体教师深入研究。

(三)务实教学研究,着力打造优质均衡“教育强县”。

1.“竞赛+培训”,为教师成长做“加法”。新学年,将继续开展“岗位大练兵 技能大比武”系列活动,针对各类竞赛和培训活动,学校要提前做好规划部署,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多渠道为教师搭建学习、成长平台。

2.“课题+信息化”,为教学工作做“减法”。各校要把课题工作纳入常规教学管理,抓好立项课题的研究过程指导和定期督查。强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加强国家和省教育云平台的应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3.“教研组+协作区”,为优质均衡做“乘法”。学校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资源配置和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实现镇内、校内和学科间的同频共振。要加强校际交流和协作区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对活动成果的总结与推广,以强带弱,强强联合,助推全县育人质量的整体提升。

同志们,“教学有法,导无定法,因材施教,功在得法”。经过近年来不断地探索,教学研究工作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希望各校也能找准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为打造山区“教育强县”聚力笃行,携手奋进!

返回工作报告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