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和生物学教学现状及建议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12 17:37:08 归属于教育论文 本文已影响67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初中地理和生物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有着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素养的重要功能,它们既是高中阶段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教育意义。2022年,我省即将推出“3+1+2”模式的新高考,地理和生物学将作为选考科目,各占100分的原始分值,学科性质决定了选考地理、生物学的学生会迅速增多。“高考指挥棒”充分凸显了这两科的重要地位,对初中生的核心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初中2022版新课标也即将推出,我省新中考实施已有两年时间,但部分地市还未将地理、生物学学考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这两个科目没有受到教师、家长及学生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对这两科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学生核心素养普遍不高,无法实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不仅影响了学生初中阶段的学考,还影响了学生将来的高考。目前,宝鸡市共有初级中学11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2所,初中在校生近10万人。宝鸡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深入基层,对这两个科目的教育教学实施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各县区地理、生物学课程开设情况

  各县区领导高度重视,学校都能认真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执行国家教育政策,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每周安排2~3个课时,开足、开齐、开好地理、生物学课程,部分县区每周为每班安排了一节晚自习辅导课,如麟游县九成宫初中、金台区部分学校等。渭滨等县区隔周一次的课后服务专项开展地理、生物学教学,课时普遍充足,不存在挤占这两个学科教学时间的现象。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应满足“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学科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课程理念。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及一定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二、各县区地理、生物学教师配备情况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各县区师资配备差异较大,只有少数县区学科专业教师人数大于或等于非专业人数,其他县区地理、生物学专业教师人数少,兼职教师人数多,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有一定影响。

  三、各县区2019年与2020年地理、生物学学业水平测试情况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各县区初中地理、生物学两年学考平均分差异较大,反映了各县区地理、生物学教学整体水平不均衡。

  四、课堂教学管理与常态教研情况

  (一)软硬件设施

  各县区大部分初中学校建有专用地理教室和标准生物学实验室,面积、座位数和相关教学仪器配备均达到省颁标准以上,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地理教室、生物学实验室的使用率非常高。

  (二)教学管理

  各县区大部分学校将地理、生物学教学纳入常规考核体系,加强过程管理,切实抓好学科教学质量。1.细节入手,提升质量。大部分初中学校要求教师从学期教学计划、每课时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辅导、效果反馈等方面入手,努力做细做实地理、生物学教学的每个环节,从细微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重视实验,强化技能。大部分初中学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要求地理、生物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教学资源,做好实验演示,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发现意识和创新意识。3.重视考核,奖惩分明。大部分初中学校非常重视地理、生物学教学质量考核,将教师的教学成绩和学生的学业水平检测均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奖惩分明,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如千阳县等。

  (三)教研活动

  地理、生物学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效果良好。同时,按照课程进度和章节相关内容,地理、生物学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借助专业设备、资源开展学科探究活动。并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生物学知识进行实践探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四)常态教研

  各县区应积极组织地理、生物学教师参加省市有关培训学习,使教师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同时,各县区、学校还应鼓励地理、生物学教师积极参与校本研修、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教师通过交流学习,积极借鉴兄弟学校好的经验和做法,有效地解决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了地理、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每周,各学校会组织开展地理、生物学备课组教研活动,校领导下组参与活动,按规定程序进行课堂教学交流、课堂教学设计研讨、新理论新经验学习、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新动向交流等,在交流、研讨、学习中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每学期,各学校还会组织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和阶段总结,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积极做好过程性诊断矫正。例如,陇县在县级课题研究中,要求学校要兼顾地理、生物学研究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观念和选拔性考试等因素影响,部分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对地理、生物学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学生要应对中考,时间和精力有限,部分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尚未计入中考成绩的地理、生物学学习的热情不高,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全身心投入,部分学生甚至存在不认真听讲、学习态度不端正、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作业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等问题。

  (二)师资力量专业程度不高

  目前,大部分学校地理、生物学教师人数严重不足,学校不得不把一些非专业教师安排在地理、生物学教学岗位上,非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对课标把握不准确,对教材认识较肤浅,教学水平急需提高。初中地理、生物学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非专业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差距相当大,加之中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较少,教师年龄结构断层明显,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学生实践机会较少

  目前,各学校常态教学基本过关,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相对较为突出。1.非专业教师不会做实验、怕做实验,常常用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用模拟实验代替演示实验,造成学生探究、实践的机会较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2.实验室现有的人教版教材所需器材与苏科版教材所需器材不一致,导致探究实验开设不足。3.相关活体材料难以按时、按需采购,如开展探究实验“观察鱼和研究鱼”时,学生没鱼可用。

  (四)硬件资源不均衡

  地理和生物学本是生动、丰富、有趣的学科,很多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质量。部分学校由于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多媒体设备陈旧,电子白板使用时间过长、画面模糊不清,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部分学校实验室硬件设施薄弱,缺少实验准备室,缺少实验器材和用品,缺少专职实验员,实验开设不齐;个别学校无生物学实验室。

  (五)小学科校本研修活动欠缺

  部分县区多所初中学校地理、生物学教师普遍偏少,在小学科专业研讨活动中几乎没有同学科的教师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各级各类培训中,语数外等大学科的师资培训较多,而地理、生物学等小学科的师资培训较少,地理、生物学教师参与的教研交流活动仅限于县域内或校内,与县域外的教研机构、教学名师交流探讨的机会很少,致使部分地理、生物学教师教学理念陈旧,教法传统,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善学、乐学的兴趣。

  (六)实验开设不足

  初一学生刚接触地理,本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但教材开始部分的地球地图知识有一定难度,加之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够强大,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有些学生就会失去兴趣,甚至放弃学习。在生物学教学中,学生对生物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观察微观世界中的生物学现象,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无法开展生物学实验教学,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降低了生物学教学的效率。

  (七)学情了解不够

  地理和生物学是小科目,一个教师带一个年级的多个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比较少,他们甚至都记不住学生的姓名。教师不了解学生,就不能全面掌握学情,管理起来难度较大,导致教师监督、管理工作存在漏洞,让部分学困生钻了空子。

  (八)考试研究不够

  我省地理、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于2019年开始实施,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研究不够深入,网上可供参考的试题也不多,教学资料很难找,导致学校对这两个学科的试题研究不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及核心素养提升。

  (九)考前复习时间紧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进行的地理和生物学学考,涉及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下册各四本书的教学内容。学生一般只是在课堂上学习,课后很少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和复习,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较为欠缺。学生要想在学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后期的复习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课的实效性是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

  六、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各校要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要充分认识这两个学科的重要性,要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加强教师、学生及家长的思想认识。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对待教学,聚焦课堂,精心上好每一节课,让课堂教学成为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学生要认识这两个学科对自身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眼光要放长远一些,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家长也要根据中高考改革的要求,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情绪安抚工作。

  (二)严格管理,确保执行

  学校要注重教学规章制度的落实与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加大对地理、生物学教学的过程性监测力度,按照其他学科同等的标准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争取软硬件投入,优化教学条件

  各县区、各学校要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想方设法为硬件设备的改善创造条件,并主动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硬件设备的投入。相关教师也要拓展教学内容,争取学校的支持,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气象局、科技馆等,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加强常规管理与落实,改进教法提质量

  各学校应围绕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要求,制订措施,紧抓落实。科任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由“死记硬背”逐渐向主动学习、深度学习转变。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与学考的匹配,避免出现过度教学的问题,而影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校本研修,提升教学质量

  各县区、各学校应该通过教研组活动、专业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公开课、同课异构、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和非地理、生物学专业教师。备课小组或同头课教师应积极探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专业教师对非专业教师要发挥好“帮带”作用,相关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尤其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要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将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实验观察法等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积极改变教学方式,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补充教学所需要的信息素材,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还可以通过动画模拟方式,将教学中一些不容易被学生直接掌握的知识与规律形象地再现出来,这样既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此外,各学校应积极开展地理、生物学教学研究活动,加大名师送培下校力度,开展观摩研讨活动,通过骨干引领、专业引领、学习交流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应加强地理、生物学教师专业培训,从教材、课标、教学等方面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六)建设成长平台,加强教学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应更多地为专业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建设复课研讨、经验交流等学习平台,为教师的学习和分享提供机会。还应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同时,各校教师应积极参与集体交流和研讨,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复课计划,开展复课教学,提高复课的实效性。

  (七)研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

  各县区、各学校在初中2022版课程标准未推出前,要认真研究2021版课程标准,对照课标深挖教材,科学实施教学。此外,初二阶段的地理、生物学学考前的综合复习课时相对较少,建议增加课时,以保证学生学考能够顺利完成。

  (八)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各县区、各学校应积极协调,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统筹开设地理、生物学课程,还应联合人社部门统筹招录专职地理、生物学教师,以提高学校地理、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沈宏军 田培中 郑权 冯海利

返回教育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