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新格局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11-22 17:02:49 归属于管理论文 本文已影响256 我要投稿 手机版

       

  摘要:“互联网+”不仅是技术与平台层面的融合,更是面向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的新思维、新形态与新模式,其能够将信息集成、互联网创新科技、网络新思维等整合为有机整体,激活社会各领域的创新驱动。文章基于“互联网+”环境,就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提出“互联网+机制”“互联网+平台”“互联网+实践”“互联网+学生”四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体系,以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就业指导

  招生规模扩大、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就业动因差异化、学生就业规划多元化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显著特征。高职院校若想根据当前社会就业趋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就业发展前景等为学生提供更为精准、符合其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就业指导策略,便需要依托互联网收集就业信息,构建更加完善的就业指导策略信息库,并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交流,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利用互联网开放性、便捷性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实践机会,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下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从多维度、多层面阐释“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的就业指导策略。“互联网+机制”,构建三级联动就业指导策略体系“互联网+”环境下,就业指导策略的革新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与持续性的工程,高职院校需要从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入手,构建完善的、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就业指导策略体系,引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的落实。

  依托“互联网+”构建三级联动就业指导机构

  学校、院系部及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的执行者、落实者与践行者,三者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职能作用,对学生就业意愿、就业心理、就业规划情况等的了解程度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学校侧重于对学生就业情况的宏观了解,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统筹兼顾的作用;院系部则依托学生专业与就业市场间的关系,制订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细则;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最频繁的群体,在就业指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互联网+”环境最为鲜明的特征便是互联互通,学校、院系部、辅导员可从多渠道、多方面获取学生就业相关信息,共同制订就业指导目标及策略,使就业指导策略由上至下逐层落实。为此,建议高职院校构建以学校统筹、院系负责、辅导员参与的三级联动就业指导机构,充分发挥各主体在就业指导中的优势,并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就业指导系统的构建等设置专职的技术人员,以此为就业指导策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借助“互联网+”实施三级融通就业指导服务

  在社会就业新格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应体现远程化、常态化。为此,建议高职院校借助“互联网+”实行职业生涯规划、创业、第二课堂三级融通就业指导服务。1.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之日起,便实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将每次服务过程完整记录在就业指导信息平台上,通过定期及随机的信息对比分析、数据挖掘等,判断学生就业规划动向,并采取相应的引导、帮扶、鼓励等措施。2.高职院校要适当增加创业指导服务,借助相关政策、创业条件等信息,丰富创业指导信息,保证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就业意愿的学生都能够获取其需要的创业方面的信息,进而借助“互联网+信息”集成的优势,保证创业指导的全面性。3.高职院校要打通与行业企业、相关就业领域的数据链路,依托“第二课堂”组织企业经营职业生涯访谈、校友报告会等活动,以此使学生掌握政策、了解就业趋势、树立职业理想。“互联网+平台”,创新就业指导策略及工作方法“互联网+”环境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提供了新思路、新策略、新空间、新渠道,高职院校要立足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及就业形势,积极创新就业指导策略,扩大就业指导覆盖面,提升就业指导实效性。

  围绕“互联网+”开发信息化就业指导工具

  在高度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围绕“互联网+”开发更加契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其后续就业的信息化就业指导工具。1.开发就业指导APP。就业指导软件具有移动性特点,能够综合服务于学校管理者、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高职院校学生、用人单位,该软件不仅可以实现招聘信息、就业指导信息的实时化传输,而且可对各类表格、趋势图等进行整合分析,能够为就业指导策略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2.互动式就业指导工具。高职院校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可将微信、QQ等社交软件作为其开展就业指导、与学生互动的工具。一方面,这类就业指导工具可针对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差异化的就业指导策略,从大量的招聘信息中整合、分析、处理并提炼出适用于该群体的就业信息,实现针对性帮扶。另一方面,这类就业指导工具可方便高校接受学生的反馈,了解其就业动因、意愿方向,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就业指导策略。

  基于“互联网+”积极开展多方位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的落实,一方面依赖于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则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职业素养、求职技巧四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就业指导策略。1.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分析当前各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所在工作岗位、对岗位工作满意程度、对用人单位归属感等信息,从中提炼出影响学生未来就业方向、职业理念的关键性因素,以此为依据确定就业指导的关键性内容。2.职业目标。高职院校可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自测系统,该系统以学生自测为主,学生将自身专业、技能资格、未来职业选择倾向等信息录入系统,由系统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合理性等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到符合自身兴趣、专业水平的职业,以此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定职业目标。3.职业素养及求职技能指导。高职院校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求职场景,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与面试者进行良好交流的方式,并通过咨询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提高自身求职及就业能力。“互联网+实践”,以校企合作提升就业指导水平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创新策略之一,其可整合学校及企业就业相关信息资源,依托互联网实现就业信息的双向交互、实时更新与协同行动。

  依据“互联网+”实行校企合作调研

  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就业指导实践中发挥着主导与引领作用,为此高职院校需全面掌握区域内优质的职教机构、行业企业、产业集群信息,争取资深企业的支持,与其联合开展校企合作就业指导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优惠或支持政策、行业企业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等。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可围绕就业指导内容、方式、渠道及功能的革新与改进进行协商,采取协同行动,重塑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流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可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行“五星定位,轮岗定位”就业指导策略。其中,“五星定位”是指高职院校要明确各行业领域、企业内部岗位的最高标准,以此为依据提升就业指导的战略高度;“轮岗定位”是指高职院校将就业指导视野由粗放、单一岗位转化为多岗轮换、一专多能,高职院校在针对专业技能提供就业指导服务的同时着眼“多岗通,一岗精”。高职院校还需借助互联网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一方面向其反馈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面临的现实困境,另一方面从企业处获取最新的就业相关信息与政策,便于双方在就业指导方面达成共识,在人才培养上形成合力,促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的革新。

  结合“互联网+”实现就业渠道疏通

  疏通就业渠道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为持续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与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议高职院校从以下两个方面疏通就业渠道:其一,与企业合作构建就业示范基地,基地内设施设备完善,采用与企业相同的管理模式,就业指导工作以基地为主要阵地,实现就业指导策略与职业岗位对接,保证就业指导策略的科学性;其二,在学校内积极营造与企业相似的环境,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办公室”,或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搭建“职场训练营”等,以此将就业指导转化为具体可行、可操作的职业岗位实践,显著提升就业指导策略的实效性。“互联网+学生”,提升就业指导的精准程度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的质量与效率体现在其针对性上。为此,就业指导人员需要全面掌握学生就业心理状态、就业方向等,保证有的放矢、精准施策。1.就业指导人员要在职业规划到就业服务的全过程、各项环节中渗透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就业指导服务,保证及时满足学生诉求、实时解决学生问题、智能处理学生反馈,使学生感受到就业指导人员对其前途的关心,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并配合就业指导工作。2.就业指导人员要依托“互联网+”培养学生健康就业心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思维活跃、富有进取心,但抗挫折能力偏弱,在遭遇就业困难时会出现不良心理状态与情绪。同时,部分学生的职业信念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网络对其意向职业的负面评论、家长及亲友的劝说等,如果学生没有坚定的职业信念,在其后续就业中便会出现工作态度不端正、频繁更换工作的现象。为此,就业指导人员应积极了解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与心理诉求,通过心理辅导、平等沟通等帮助其重拾就业信心、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正确辨识社会负面及非理性信息,使其逐步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策略面临着全方位的调整,唯有积极借助“互联网+”优势构建三级联动就业指导策略体系、创新就业指导策略与工作方法、以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就业指导实效性、切实提升就业指导精准程度,才能够确保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与时俱进。高职院校需结合当下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帮助其明确就业目标、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养成职业素养、习得求职技巧,进而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策略的价值,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就业实践空间。

  参考资料:

  [1]周建松主编,郭福春,张鹏超,吴德银,施技文副主编.创新创业与素质教育2016高职素质教育学术论坛优秀论文集[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

  [2]孙晃主编,傅晓亮,丁振中,宋建军,缪宁陵副主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陈秀涛

返回管理论文列表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