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金融支持苏区振兴调研报告

中国论文网 发表于2021-06-28 21:01:10 归属于调研报告 本文已影响101 我要投稿 手机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积极融入苏区振兴发展大局,农信社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服务县域经济的主力银行和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提升苏区振兴发展金融服务水平,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目前,是经济振兴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农村信用社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农村信用社如何抓住国家大力扶持苏区振兴的有利时机,推进农信事业更上台阶?带着这一课题,近期,我们深入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就有效立足苏区特有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强有力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

  一、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概况及金融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位于省南部,区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总面积394万公顷,总人口900万,常住人口850万,下辖19个县(市、区)。有山地面积304万公顷,适宜种果面积30多万公顷。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地处人杰地灵的省县,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现辖内营业部1个,信用社12个,分社9个,精品网点1个,在职职工194人。截止20××年6月末,该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7.7亿元,占全县金融同业存款总量的37.31%;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5亿元,占全县金融同业贷款总量的28.53%;全辖农业贷款余额10.1亿元,占全区金融同业农业贷款的85%。

  二、发挥金融主力军作用,给力苏区经济振兴

  自《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出台以来,该社抓住大好历史机遇,采取多种信贷支持措施,赢得了当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一是将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惠及更多的下岗人员,通过加强联动、提升额度、扩大范围、开辟绿色通等举措,纵深推进小额担保贷款。近两年来,全县农信社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亿元,先后支持户下岗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创业之路,20××年底,余额达到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万元,增幅%。

  二是以支持农民群众从事种植、养殖、运输和加工为重点,紧密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以支持农民新村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支持广大农民改造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人居环境的改善,努力打造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信贷投向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杠杆引导作用,20××年累放农户抵、质押贷款亿元,余额达到,较年初净增万元,主要用于满足农户生产经营、消费、新农村建房、购房等资金需求,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是大力推进关爱农村妇女创业的惠民工程,创新小额农贷模式,采取“整村推进、联合调查、评级授信、发证放款”,做好推广妇女创业贷款工作。至目前,全县农信社共建立农村妇女经济档案万份,对1万户农村妇女进行了授信,授信金额达亿元,贷款余额达亿元。

  四是支持农村党员发家致富。为发挥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锋模范作用,推出了财政贴息的农村党员创业贷款,重点扶持由党员领办的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员营销大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至20××年7月底,累计发放党员创业贴息贷款户万元,贴息金额约万元,带动户农户创业增收。

  五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了克服中小企业抵物不足困难,通过共同体、联保、库存产品、原材料质押等方式,积极灵活授信,帮扶小微企业获得了生机转型发展为龙头企业。近两年来,全县农信社共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亿,扶持县域龙头企业家。

  目前,农信社存贷款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被誉为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人民自已的银行。在支持苏区经济、“三农”发展上发挥了其他金融机构无可替代的作用,牢固树立了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曾多次被授予“县支农先进集体”、“县扶持个私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⒈县域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能力存在矛盾

  县域资金需求非常巨大,并呈旺盛化趋势。一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大。新办企业的投资建设、后续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启动和运营资金。二是个人创业资金需求日趋旺盛。高度的城镇化必然意味着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也意味着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将以创业实现就业,资金需求自然日益旺盛。三是“三农”资金需求呈积聚大额化态势,并将焕发新的生机。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资金需求都是小额需求,农户通过自身积累、自筹资金等渠道就可以解决。

  2、金融生态环境尚需改善,农信社贷款风险较大

  由于信用缺失和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了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制约了县域金融主力农信社发挥信贷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功效。部分贷户在农信社获得贷款后,故意拖欠,给广大客户形成逆向示范,在社会上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3、涉农贷款风险补偿难

  农信社作为支农主力军,长期承担着大量的政策性支农任务。因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抗风险能力弱,且涉农贷款多是信用贷款,缺乏担保,一旦农业受灾、农作物减产或产品销售受阻,将直接导致农民减收,还贷能力减弱。农业的自然及市场风险也就直接转化成农信社的贷款风险。

  4、农信社的金融产品仍然较为单一

  从目前的情况看,农信社的金融产品仍主要定位于传统农户、传统农业和小农经济。然而现实的县域金融市场已经发生深刻改变,客户的金融需求已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在其他银行机构纷纷推出各种新型金融产品和工具以迎合大众需求口味的情况下,农信社传统的存、贷、汇显然已不合时局。品种太少且受贷款授信额度的限制,自然难以完全满足县域内的有效贷款需求。

  5、贷款担保机制严重制约农信社金融服务

  目前,农民普遍缺乏可供担保的抵、质押物。农民房屋、土地等不动产因缺乏相应的政策,特别是土地制度没有得到改革,农民对土地没有自主的抵质押处置权,致使农民的不动产变观困难,无法进入担保抵质押范围。农民即使通过其他途径勉强找到抵质押物,也往往要通过签订借款合同、抵质押合同,分别到国土、房管、工商、林业等相关部门,经过评估、登记等环节,手续繁琐,费用高、操作时间长。

  四、进一步支持苏区经济振兴的对策与思路

  1、加强资金组织,全力满足信贷资金需求

  积极争取地方党政在财政存款资金匹配上的倾斜。积极向地方党政汇报,密切银政关系。客观反映农信社在“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其他金融机构无可比拟的突出贡献,以及改革发展新时期农信社的崭新面貌,最大程度获取地方党政的支持。同时积极呼吁政府按照各金融机构上年度的支持县域资金投放占比匹配下一年度各种财政资金,有效补充农信社支持地方经济的信贷资金,以避免财政资金被其他商业银行抽逃出县域的金融抑制现象发生。同时,主动出击加强营销,强化基础工作,全力壮大资金规模。加强对广大中小客户的吸引。推行优质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强化品牌塑造,将农信社打造成县域内的金融服务专家、最可信赖的银行。

  2、开发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金融市场发展需求

  按照不同类型的产品特点,加快金融服务改革、开发和发展,构建多元化、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功能,更好地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积极探索担保、抵押、质押新方式,以求最大效能地支持中小企业、“三农”等弱势群体解决融资难题。积极研发推出代客理财、手机银行等新的基础性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满足广大金融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3、加强自身硬件建设,改善金融服务环境

  进一步加大网上银行、Atm机、自动存取款机等高科技设施的推广,加强系统网络建设,加快手机银行、代理理财等新兴金融工具和产品的研发推出,进一步畅通和丰富结算渠道,有效延伸金融服务触点。同时,合理布设金融网点,贴近社区居民与乡村农民,把信用社真正办成老百姓自己的银行。

  4、围绕“十二五”规划,打造惠普农村金融机构

  目前情况来看,赣州的发展基础非常薄弱。其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工业企业属资源加工型或劳动密集加工型企业,部分县除供电、烟草等垄断企业外,没有一家纳税超千万元企业。因此,在利用有限的信贷资金支持苏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找准切入点,做到把握重点,全程服务,提高效率,实现多赢。一是支持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基础产业,重点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大力支持特色效益农业,为其提供满足规模扩张、技术引进的信贷资金,促其走上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发展之路。二是支持和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一批初创型微小企业。同时农信社还将大力支持发展壮大传统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小型企业。针对初创型微小企业,尽管风险较大,农信社仍将加深与担保公司的合作,为其提供创业发展资金,促其经营壮大。三是支持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大力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农民创业,为其提供创业资金,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就业结构非农化和就近就地城镇化;通过按揭贷款等形式满足农村人口非农化的住房需求,有效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全力满足其短、频、快、急、小的资金需求,积极支持探索发展服务型企业业和文化旅游业。

  总之,农信社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县域经济为己任,严格落实内控管理,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推行绩效管理,发挥全县规模最大、网点最多、服务最优、综合实力最强金融机构的优势,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作风,在金融支持苏区振兴过程中再立新功。

返回调研报告列表
展开剩余(